阳明学院第15期溪山书会·“红楼梦的文化空间”课程实践活动成功举办
红楼情梦,戏韵新呈。2024年12月10日下午14:30,阳明学院第十五期溪山书会——“红楼梦的文化空间”课程实践活动在贵州大学南校区溪山书房成功举办。活动要求选修课程学生均须通过红楼梦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将红楼梦中家族兴衰、人物情感在舞台上鲜活展现,以进一步展示课程学习成果,突出课程文化内涵,传承红楼文化。本次活动由授课老师张劲松副教授指导,并兼任主持和评审工作,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通识教育教研室主任刘凤霞教授协办,阳明学院百余名学子参与了此次活动。
伴随着张老师轻松爽朗的开场白,以及志愿者同学热火朝天的化妆服务,一场别开生面的《红楼梦》实践课活动精彩上演。众学子身着锦绣戏服,妆容与发髻无不精妙绝伦,宛若红楼梦中人,一时间,仿佛穿越时空,步入大观园之胜境。此次活动,聚焦于角色扮演、舞台陈设与道具制作,学子们分组演绎,以精湛之表演,再现经典之作。
继而,两班学子分为各个小组,轮流登台献艺。《黛玉进荣府》一幕,细腻刻画了黛玉之娇怯、宝玉之柔情、旁人之仪态。于荣府初会之际,缓缓铺展开黛玉踏入贾府的细腻心绪,从各异视角,领略红楼中宝黛初遇之神韵。
《红楼春趣》之演绎,则与春光烂漫时,群钗放鸢竞戏,笑语欢歌中洋溢着红楼人物的闲情逸致。纸鸢翩翩,情感亦随风而起舞。此情此景,不仅绘出了大观园中春日游玩之乐,更映射出古典名著中人物之灵动与情趣。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演绎,看那宴席之上,众人言行、嬉笑打趣,尽显贾府之盛,品红楼美食,赏园中雅趣,于杯盏交错间感受大家族的奢华与讲究。
《黛玉含酸》演绎黛玉之敏感细腻、宝钗之温婉、宝玉之周旋,在这一场景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酸涩情思缠绕心间,演绎这微妙的情感纠葛。
《宝玉出家》,繁华如梦,终成泡影。宝玉斩断尘缘,悟透世间万象。看他身披袈裟,于青灯古佛旁,了却恩怨情仇,为红楼传奇画上凄美句号。
荣府华堂,喜庆生辰,宝钗宴上,风云隐现。繁华背后,矛盾悄生。《宝钗诞辰风波》一剧,就细述了红楼之内,趣味横生与纷争交织之情状。此剧不仅描绘了世家庆宴之盛况,亦揭露了大宅门之内的人情冷暖与是非曲直。
红楼深院,风云突变。宝二爷何故遭此无妄之灾?是礼法严苛之下的不慎触礁,抑或是家族暗流之推波助澜?且观《宝玉受笞》一剧,层层迷雾,渐次揭晓。此剧不仅展现了荣府之内外的纷争纠葛,亦是对封建礼教深刻反思的一次演绎。
表演结束后,张劲松老师对各小组表现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肯定了同学们对角色的理解与诠释,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改进之处。
随后,张老师为大家深情演唱了《红楼梦》经典插曲《红豆曲》。此曲旋律绵长,词句典雅,犹如穿越古今,将大观园之风情,缓缓铺陈。学子们端端正正坐于台下,沉醉于曲中情感之跌宕,掌声如潮。
至此,《红楼梦》实践课程圆满落幕。学子们深耕细作,文学修养与艺术展现,各展风采,尤其在团结协作之中,同窗友谊日渐浓厚。
此次活动,为阳明师生开启了一扇古典文化课程的展示窗牖,既充实了我院通识教育教学内涵,又丰富了人文经典类通识课程的实践形式,更为我校南校区校园文化生活添上了一笔美好的色彩。
文字:龙彩虹 潘光昱
图片:潘光昱
一审:刘凤霞 张劲松
二审:胡玉群 任秋菊
三审:周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