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书会第30期】城市为卷,青春为笔:阳明学院学子走进溪山书房开展跨文化城市探索活动
2025年10月29日14:30,阳明学院“城市密码:媒介、文化记忆与未来叙述”首次研讨课程在贵州省新华书店·南校区溪山书房正式开始。本次活动通过小组展示、跨文化对话等形式,继续深度解读国内外城市的文化脉络,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与全球视野。

多元呈现:在城市叙事中读懂文化中国
活动在主持人蔡棚同学的精彩开场中拉开帷幕。长沙小组以“星城烟火与文化魂”为主题,通过太平老街、爱晚亭、杜甫江阁等文化地标,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生活气息。湘江夜景的宁静与橘子洲头的壮美相映成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诗意场景令在场师生沉浸其中。


南京与西安小组共同奏响了古都文化的交响乐章。南京小组创新运用“历史灰、生态绿、现代金”三色理念,勾勒出六朝古都的时空维度。

西安小组则通过精美的PPT展示,将兵马俑的雄浑气势、大雁塔的禅意静谧与大唐不夜城的盛世华光巧妙融合,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

创新表达:传统与现代的青春解读
昆明小组的分享别具匠心,从“春城”的花卉文化、翠湖鸥影到过桥米线、汽锅鸡的美食记忆,再深入到斑铜工艺的非遗传承,全面展现了西南边城的独特魅力。

成都小组则紧扣青年文化,在宽窄巷子、三星堆等传统元素之外,创新融入王者荣耀数字文创、AR技术应用等当代话题,呈现了“天府之国”守正创新的城市品格。

全球视野:文明互鉴中的青春担当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国际城市分享环节。巴塞罗那小组以“足球与艺术的共生”为主题,通过圣家堂的建筑奇观、米兰之家的设计美学,展现了地中海城市的艺术魅力。


新加坡小组则聚焦“花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滨海湾花园的生态设计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为同学们提供了城市治理的新思路。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越学生的联合展示。中国学生深情讲述大理苍山洱海的生态智慧与扎染工艺的手作之美,越南留学生则分享了河内的市井生活与文化传统。这场跨越国界的对话,不仅增进了文化理解,更引发了在场师生对“慢生活哲学”的深入思考。

学子心声:在探索中收获成长
“为了准备这次分享,我利用十一假期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长沙小组的成员分享道,“当我们站在杜甫江阁,看湘江北去,再对比五一广场的潮流地标,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媒介即讯息’——城市本身就在用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向我们讲述它的故事。这次经历让我对家乡的文化多了一份理性的洞察和深沉的热爱。”
参与中越联合展示的黄水瑶同学感慨道:“和越南同学的交流让我意识到,文化记忆是无国界的。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祖先的智慧,无论是大理的扎染还是河内的丝绸,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这次合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的深刻含义。”
实践育人:拓展思政教育新场域
刘凤霞老师在总结中指出:“这次城市与媒介关系的研讨、展示与探索活动是学院实践教学的一次跨学科思维融合的尝试。同学们通过深度调研和创意表达,不仅提升了文化素养,更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是中越学生的同台分享,生动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主题。”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在溪山书房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次富有意义的实践课程。据悉,阳明学院将持续推进“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实践,将思政教育融入城市探索、田野调查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化理论认知,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

此次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既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有益探索。学子们以青春视角解读城市文脉,用创新表达传承文化基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与智慧。
文字:梁金梅
图片:吴秋丽;朱婷婷;阮氏如琼等
一审:刘凤霞
二审:叶明
三审:罗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