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书会第32期】唤醒内心的力量:阳明学子在书香雨韵中感悟心学智慧

 2025年11月3日下午,阳明学院《王阳明与贵州文化》第二次课程实践活动在贵州省新华书店·南校区溪山溪山书房正式开始。课程以“雨润书香悟心学,溪山论道传文脉”为主题,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文空间,通过诵读经典、体悟心学、小组研讨与个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与贵州文化的深厚关联,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觉察与精神成长,鼓励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立身处世与修身养德的智慧。

经典诵读启智,实践研讨明理

课程在淅沥雨声中拉开帷幕。刘凤霞老师以“经典传承与学子成长”为引,系统梳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与阳明心学的关系,并阐述了《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与心学思想内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与四句教)的逻辑联系。随后,学子们齐声诵读其中的经典篇章,朗朗书声与雨韵交织,营造出浓厚的国学氛围。

在小组分享环节,第9组学生围绕“立志”“改过”“事上磨”等心学核心观点,结合大学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展现对经典的当代解读。

个人分享展锋芒,心学智慧照现实

个人分享环节中,周绮诗同学以“心如明镜,福来自旺”为主题,分享如何通过“向内求”化解学业与生活中的焦虑。

张自怡同学聚焦“破心中贼”与“立志”的实践意义,强调以良知指引行动。

吴良玉同学则从“心外无物”的哲学视角,探讨心态对人生意义的塑造作用。同学们的分享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展现了心学思想的当代生命力。

教师点评寄厚望,文脉传承润初心

课程尾声,刘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聆听”与“表达”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分享逐一点评。她充分肯定同学们对心学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思考,并寄语新生:“大学是探索自我、发现热爱的黄金时期。我们鼓励大家在课堂之外,积极投身于多彩的社团活动、文化创意实践或志愿服务,在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找到兴趣与时代的连接点,让文化传承成为一种自觉的成长。”师生共同回顾龙场悟道、《瘗旅文》等经典内容,在雨声与书香中深化对心学智慧的理解。

实践课程促融合,传统文化焕新生

本次课程是阳明学院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实践。“之前总觉得‘知行合一’是个遥远的概念,”参与分享的周诗琦同学感慨道,“但在准备这次发言的过程中,我尝试将‘事上磨’的理念运用到社团活动中。面对一个棘手的活动策划,我不再只是空想,而是立即着手尝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这才真切体会到阳明先生所说的‘在事上磨练,方立得住’的深意。”另一位同学补充道:“在溪山书店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空间里研读经典,让我对‘心外无物’有了新的理解。环境确实会影响心境,而修养的功夫就在于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保持内心的清明。这次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溪山书会负责人表示,通过走进书店、沉浸式研讨的形式创新,学子们得以在人文场景中感悟经典,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未来,阳明学院将继续以实践课程为桥梁,推动国学智慧在当代教育中生根发芽,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文字:王钦

图片:岑祁

一审:刘凤霞

二审:叶明

三审:罗聃宁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