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书会第36期】弦歌不辍诵经典,雅韵声声润心田——贵州大学溪山书房《诗经》吟唱会第二场圆满举行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诗经》的古典韵律之美走进课堂实践,20251161640,“中国古典文学欣赏”实践课之《诗经》吟唱会在贵州大学南校区溪山书房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班长肖雨欣主持,7支参赛队伍携经典诗篇登台,以歌声为媒、以情感为魂,让千年前的风雅诗意在现场流转,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视听盛宴,更让实践课的学习成果得以生动展现。

本次吟唱会紧扣实践课教学要求,精选《鹿鸣》《静女》《无衣》《蒹葭》《子衿》《摽有梅》《芣苢》7首经典篇目,各小组精心编排、创意演绎,将文字研读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让古典文学学习走出书本、落地实践。

山有扶苏”组率先登台,在组长李金汉的带领下,马振宇、肖宇薇等几位同学身着素雅服饰,以悠扬婉转的声调唱响《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吟唱中,大家或轻声和鸣、或齐声高歌,将古人宴饮宾客的欢愉与雅致娓娓道来,开篇便点燃现场氛围。课后点评环节,老师特别肯定该组“编排认真,动作整齐”,展现了扎实的实践筹备功底。

紧随其后的“花开富贵”组演绎《静女》,以灵动轻快的曲风搭配自然舒展的肢体语言,将诗中含蓄温婉的情愫与纯粹美好的意境传递得真切动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典诗篇的雅致韵味,赢得阵阵掌声。“停云落月”组带来的《无衣》则气势如虹,组长杨芳带领邰灵鸯、邓博玮等几位同学,以铿锵有力的声调、激昂澎湃的情感,将战友间同仇敌忾的豪迈气概与家国情怀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

松间照月”组的《蒹葭》切换至清越空灵的画风,轻柔的旋律搭配写意身段,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意境诠释得恰到好处,让观众沉浸在怅惘而美好的追寻之中。“绿竹猗猗”组演绎的《子衿》则以温柔缱绻的和声为主,作为本次活动主持人的班长肖雨欣,与陆玉、冯静等几位同学层层递进地抒发相思之情,让现场弥漫着缱绻氛围,老师点评该组“享受表演过程,正真做到沉浸其中”,情感表达极具感染力。

 “采花大盗”组的《摽有梅》充满鲜活气息,组长王应泓带领罗倩、穆沁雨等几位同学,以活泼明快的节奏、俏皮灵动的风格,将诗中女子勇敢追爱的急切期盼展现得活灵活现,表演中撒落的梅花更添灵动趣味,让现场氛围轻松愉悦。最后登场的“灵辉映木”组以简洁明快的旋律演绎《芣苢》,组长曾子懿与肖涛、潘新羽等几位同学用整齐划一的节奏搭配轻快动作,还原了古人采摘劳作的喜悦与丰收期盼。

所有队伍表演结束后,老师在全场师生的期待中登台。他以醇厚悠扬的声线率先唱响《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的吟唱古朴深沉,将诗中对亲友的牵挂与期盼娓娓道来,旋律间满是岁月沉淀的温润力量;随后,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目光中,老师又以激昂豪迈的气势演绎《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脱口而出,声振林木,气贯长虹,将李白的狂放洒脱与壮志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歌声落下,现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老师用极具感染力的演绎为整场吟唱会注入了更深沉的文化底蕴,也让师生们感受到了经典穿越千年的永恒魅力,为本次吟唱会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欣赏”实践课的重要成果展示,本次吟唱会通过旋律改编、情境演绎等多元形式,让古老《诗经》焕发出新时代生命力。同学们在实践中品味文字之美,在协作中感受文化之力,既加深了对经典文献的理解,更传承了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未来,校园将持续以实践课为载体,搭建亲近传统文化的平台,让经典可听、可感、可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文字:王月

图片:文洁

一审:刘凤霞

二审:叶明

三审:罗聃宁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