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下午14:30,贵州大学阳明大讲坛2015年第一期在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大礼堂举行。本次大讲坛由贵州大学哲学系教授龚晓康主讲,由阳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耘主持,本期讲坛以“德性之思”为题,开展了深层次、多方位的讲解。
在讲座开始前,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耘向参加讲座的同学隆重介绍了龚晓康教授,同时强调了开展这次讲座的重要意义。
龚教授的讲座由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强调的“通过挖掘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开,进而指出当前学子中存在对中国传统道德理解普遍欠缺的问题,他说:“现在大学生对于传统道德的理解不够充分,应该让大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提高道德素养,而不仅仅是教条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这也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宗旨。
龚教授本次讲座的主体内容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即:“何为德性”、“为何要提高德性”、“采用何种方式提高德性?”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对于“人性”的善恶问题有四种基本观点,那就是:“性本善”、“性本恶”、“无善无恶”与“有善有恶”,随后龚教授又着重对孟子和荀子的人性善恶观进行了深度对比,认为本质上此二者是有共同特征的,那就是教化的作用。他还引用王阳明的观点,指出“心即理也”,所以大家要从自身出发,去提高德性,就是孟子所谓的“良知”其实亦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有时候会被欲望遮住了而已。而后他指出,提高德性的意义在于快乐、自由与奉献,他还说儒家、佛教、基督教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都是高度重视的,“有爱即无所畏惧”。至于“如何提高德性”,龚教授认为至少要做到两点,首先应该做到圣人的做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动,其次还应做到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他的观点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
龚晓康教授将深邃的哲学理念寓于普通生活当中,对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德性”的多层内涵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和具体、通俗的阐释,其朴素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得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