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晚上19时,贵州大学阳明大讲坛2015年第6期在贵州大学南校区大礼堂举办,此次讲坛的主题为“思维模式与科学精神”。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省管专家陶渝苏教授主讲,阳明学院院长张寒松教授主持。
陶教授首先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开始,引出对中国传统思维中缺少创新和批判精神,让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科学精神。她分析了科学精神的两个源头,是西方人思维的的二元论传统的两个表现:主客体二分和现象与本质分离。主客体分离让人能客观地、理性地分析所有的客体对象,而现象与本质分离,使人对于思考和答案进行无止境的追问。她形象地举出罗素集合理论的“理发师悖论”,来说明科学理论的自洽性:科学理论是严密的系统,其中的各个原理之间彼此补充、相互协调,契合得天衣无缝;每一条科学结论都由某个公理或已知的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她把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思维相比较,西方思维注重逻辑的严密性、讲求实证、精确性,边界意识强、非此即彼;中国传统思维对于概念的模糊、逻辑的矛盾则较为宽容,认为达到大的境界并不需要逻辑推理。
陶教授又从西方社会生活中科学精神来谈,她举出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死难犹太人下跪谢罪这一案例,来说明西方文化即是一种罪感文化,西方人由此生发出一种深沉的、诚挚的忏悔意识,“人们把某种东西当作对象和客体时,就要求客观如实、理智冷峻地对之加以刻画和描述。当人们把自我当作对象认识和解剖时,也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统统都要被放进自己的视野之内。”对人性的分析和研究,成为西方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使西方人重法治、重他律,由此产生了西方政治学中的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学说。她高度评价了理性思维、怀疑和批判思维对于培养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的重要性:“没有怀疑和批判,没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免谈创新!”
陶教授还特别强调,要客观地分析和看待西方思维模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优劣,科学不是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容易导致对人性的伤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深,有许多我我们应对现代社会中资源危机、战火不断等问题的资源。我们应该过一种“心智生活”:智——用大脑思考和研究问题,探求外部世界;心——用心灵来体验人生,注重内在精神生活。
通过陶教授深入浅出地对西方哲学、西方思维模式的特点分析,使同学们领会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培养自已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