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下午14:30,贵州大学阳明学院于贤正楼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办了2019年第八期阳明大讲坛——“国学智慧与人生修养”。本次讲座由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王晓卫教授主讲,阳明学院团委孙千惠老师主持,400余名阳明学子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之前,阳明学院团委孙千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王晓卫教授。王晓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贵州历史文化研究,兼擅长诗词楹联赋创作。讲座开始,王晓卫教授首先以《大学》为基点,讲述了礼学的发展。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在礼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鉴于《大学》的重要意义,对《大学》及其思想加以阐扬。与《大学》密切呼应的《中庸》,自然也引起“二程”的高度重视。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相配合,编成《四书》并撰《四书章句集注》。王晓卫教授还分别节选了《大学》和《中庸》中的一段,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王晓卫教授讲到“拥有了宁静的心境,才能格物致理,王阳明也正是在贵阳修文县悟出了知行合一的道理,我们的个人修养,离不开吸收前人的知识精华。”
接着,王晓卫教授从《论语》出发论道德修养,论君子的境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培养学生的三段式,王晓卫教授分别从三个阶段详细解释了孔子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孔子的诸多儒家思想。“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中这一段正是对“兴于诗”的解释。王晓卫教授还节选了《论语》中的“侍坐章”一段为我们进行了更透彻的解释,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期间,王晓卫教授更是一展歌喉,唱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来阐述《尚书》中所说的“歌永言”的含义,同学们更是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王晓卫教授的歌声。
最后,王晓卫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孟子》的思想,并且着重地阐释了“居仁由义”,即孟子以“仁”的各种具体表现为“义”,如“老老幼幼”等,这就叫“居仁由义”。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期阳明大讲坛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报道:马闻语
摄影:黄孟莹
审核:李正江,张天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