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即时通讯的便捷让手写文字的温度逐渐隐没。当压力与焦虑悄然滋生,孤独感暗自蔓延,一场与心灵的深度对话成为迫切需求。值心理健康月来临之际,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社科学部推出“笺语拾光,心潮逐浪”系列主题心理活动,以传统书信为媒介,开启温暖治愈的心灵之旅。
漂流瓶:承载心事,连接心灵
若将个体比作茫茫大海中的孤岛,漂流瓶便是连接彼此的希望之舟。此次活动在各班级设立漂流瓶站,提供象征沉静与倾诉的蓝色瓶,以及代表喜悦与分享的粉色瓶。参与者可将成长困惑、生活压力写入蓝色瓶,也能用粉色瓶分享治愈瞬间与生活小确幸。笔尖划过信纸的沙沙声,不仅是文字的流淌,更是内心情绪的释放。承载着真诚与期待的信件,在社科学部这片“海洋”中穿梭流转,让孤独的心灵在共鸣中紧密相依。
心意盲盒:传递温暖,制造惊喜
盲盒,总以神秘的姿态包裹着无限期待。在“笺语拾光,心潮逐浪”活动中,除书信交流外,心意盲盒活动成为一大亮点。参与者可捐赠饱含心意的礼物,或是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凝聚独特创意;或是精挑细选的小物件,藏着满满关怀。各班负责人收集礼物后统一编号存放,参与者凭号抽签,抽取属于自己的惊喜盲盒。有同学说:“捐出礼物时满心期待为他人带去温暖,抽取盲盒时又被未知惊喜打动”,每一份礼物都是心意的载体,双向的温暖传递让人真切感受到善意循环的力量。
礼物追溯:搭建桥梁,延续情谊
在礼物交换过程中,不少人渴望了解背后的故事与心意主人。为此,活动特别设立礼物追溯制度。遵循自愿原则,抽取礼物的同学可通过活动负责人知晓礼物来源与去向,了解对方收到礼物时的感受。这一制度不仅满足了大家对彼此的好奇,更让许多人收获珍贵友谊,让陌生心灵在交流中碰撞出温暖火花,使善意与情谊不断延续。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笺语拾光,心潮逐浪”系列主题活动为心灵提供了一处栖息之所。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在提笔书写的那一刻,我仿佛与内心深处的自己相遇,那些平日里难以言说的情绪,都随着文字流淌出来;而收到他人信件与礼物时,又真切感受到被关注、被懂得的幸福。”活动不仅是情绪的出口、温暖的传递,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当电子信息飞速传递,手写书信的质朴与真诚,成为对抗浮躁的温柔力量。
在这里,每一次书写都是自我探索的旅程,每一份礼物都是跨越距离的心意,每一段联结都为青春增添温暖注脚,在这一刻,暂别数字世界的喧嚣,执起手中笔,在信纸上书写真挚,在漂流瓶与盲盒中传递温暖与爱。期待这场心灵之约,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一审:谢佳 涂静
二审:叶明
三审:周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