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信仰

从那东方山

升起皎洁婵娟。

未嫁明妃面影,

心中时时涌现。

伴着张连顺教授深情真挚的歌声,4月9日晚上19点在南校区大礼堂举行的阳明大讲2015年第四期成功开讲

此次讲座以哲学与信仰为主题,由贵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张连顺主讲,阳明学院院长张寒松主持,为在座学子展现出一场哲学的精神盛宴。

演讲之初,张连顺教授以笛卡尔的名句我思故我在,引出了哲学的根基即体验的观点。其中的,并不是指思想,而是存在,而存在则最终指向体验真正的哲学,是在体验中悟到的。张连顺教授如是说。

接着,张连顺教授进一步以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例子,为大家展示一种内不见身,外不见物,生死一体,主客圆融,将未来、现在、过去打通的精神境界。并以此分析,哲学就是对体验的一种描摹、思考,就是反复论证由体验得到的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张连顺教授由浅入深,由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引出哲学是爱智慧张教授认为智慧便是对待物的态度。强调,哲学就是为了开启人们天性中积极的一面,使人们面对快乐却不失理性,面对痛苦能够坚毅地战胜。同时,张教授又深入浅出,通过自带的箫、水杯杯盖等具体物象,阐释了佛教《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深刻内涵。

在张连顺教授对哲学进行了一些基本阐释后,张教授引入了对“信仰”的理解体验是为了快乐,信仰是为了终极的快乐。张教授将信仰划分为思想性信仰和体验性信仰,并举例贪腐官员的行为来帮助在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什么是信仰。

张连顺教授最后讲解了慧能高僧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经典诗句和王阳明的四首《咏良知》,分别从佛教和心学阐释了人性的善,他认为“生命的本然就是超越了善恶之分的绝对的善”最后,张教授深情演唱了他自译的仓央嘉措情歌,优美辽阔、婉转动听的歌声博得了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

张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张教授讲解风格生动有趣,所讲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不仅涉及文学、哲学、宗教学、心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还对“智慧”、“快乐”、“信仰”、“体验”、“意志”、“逻辑”、“情感”等重要命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他希望在座师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好好领悟张教授所思所言。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