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2019年11月20日 -12版:理论周刊刊登《榜样教育助青年学生实现价值塑造》
贵州大学2014年创新本科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模式,成立了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集中开展通识教育的阳明学院,明确将价值塑造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目标进行建设。5年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以“榜样”视角切入价值观教育,通过实施“沉浸式榜样育人工程”,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挖掘榜样人物所蕴含的品质、精神和情怀,通过“学、讲、演、做”四个维度,实现对学生全感官的调动,增强了榜样的亲和力,初步形成了融思想引领、教育实践、知识扩展和体验参与于一体的育人模式。
“学”英雄精神 挖掘典型事迹
面对2000年后出生的学生特点,组织“榜样在心中”主题观影活动,《焦裕禄》《杨善洲》《第一书记》《战狼》《红海行动》等歌颂先进人物和爱国情怀的影片每周六晚播放,以观影的方式柔性引导,让学生慢慢“品味”榜样人物的故事,一时间成为校园内师生热议的话题。“人物访谈”是青年学生“学”榜样的另一种特殊形式,组织学生赴遵义市团结村“大发渠上听党课”,赴贞丰县对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钟晶医生和村社中的优秀共产党员、退伍老兵等典型人物进行入户访谈。期间,学生整理的报告、访谈记录累计151篇。学院还立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参观王若飞故居、苟坝会议会址、祭扫戴安澜将军墓等活动。
“讲”先进思想 深化人物理解
学院党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2018年,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为依托打造了一个榜样育人的“另类课堂”——“青马‘论·谈’”,邀请优秀党务工作者或历史学者充当引路人,学生自己想、自己讲、自己问,将榜样教育的宏观课题、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化成互动性强的研讨辩论和故事分享,榜样育人的阵地走向了自习室、宿舍区、文化广场……“青马‘论·谈’”还充分发挥运用新媒体的作用,将学生提出的精辟观点和分享的榜样事迹推送到微信公众号,打破榜样教育的时空界限。
学院还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组建“新时代大学生讲习所”“大学生信仰宣讲团”,经过遴选、培训确定的近百名政治坚定、钻研理论、师生认可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担任讲习员,校内外联动、师生协同,深入班级、融入校园、转战脱贫攻坚一线宣讲榜样人物的典型事迹,让宣传学习榜样人物成为校园生活的新时尚和主旋律。
“演”英模事迹 激发情感共鸣
学院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和宣讲榜样人物后,以团支部为单位自编自演自导,用诗朗诵、相声、情景剧、舞台剧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示300多例典型人物的榜样力量。榜样教育由平面教育转向立体教育,多元化、多层次沉浸式的活动形式使榜样教育效能持续深化。学精神、学品质、学情怀,是榜样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所在,英模的形象事迹和强烈的视听冲击激发着青年学子的情感共鸣,校正着青年学子的思想之舵,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信仰和榜样的精神力量。
“做”榜样传承人 汇聚前行力量
学院推动榜样育人纵深发展,开展“党团先锋帮扶助”特色实践活动,挑选百余名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学生“结对子”,辅导学习上有困难和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学生还以“学风督察员”的身份活跃在教室、宿舍里,自2016年开始不间断开展学风督导活动。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精神成为了青年学生在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和行动遵循。每年多名志愿者参与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数百名志愿者活跃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上。
实践证明,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沉浸式榜样育人工程”成为阳明学院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达到了激发新生入党热情,提升入党申请率,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的“两提升”成果,实现了榜样育人目标、通识教育价值塑造目标和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契合。
原文链接: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91120/Articel12005JQ.htm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阳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