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阳明学院第3期阳明大讲坛顺利举行

202141日(周四)晚上1900——2100,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在南校区致知楼102T成功举办贵州大学第100期(2021年第3期)阳明大讲坛。本次讲座的主题为《王阳明哲学思想三题:“心即理”、“亲民”、“心外无物”》,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邓国元博士主讲。阳明学院孙千惠老师主持,三百余名学子到场聆听。

本次讲座是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重视角,对阳明学这三方面思想作基源性追问,阐发其哲学上理论本质与普遍意义,进而揭示三者对于我们当下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启迪,丰富了我们的思想价值。

讲座伊始,邓国元博士引用“全书本”《阳明先生年谱》和《传习录》中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何为“心即理”。王阳明先生认为,天理之心和人欲并不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是属于一个“心”,只不过这个心被人的私欲遮蔽了,所以就成了人欲,而去除私欲就会回归天理自然而然的心,并向大家介绍了十一岁、二十一岁、三十七岁的王阳明的人生经历。邓国元博士表示: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需要修身齐家,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学生应如此。

随后,邓国元博士依次向大家介绍了“亲民”、“心外无物”。在论述“亲民”过程中,邓国元博士强调,王阳明提出的“亲民”兼教养意,与朱子“新民”的概念不同,虽只是一字之差,却突出了儒家政治文化的问题。他还指出,王阳明的思想更着重于感情,在对“心外无物”的论述中,邓国元博士通过“山中观花”这一典故,向大家揭示了“心外无物”的“物”有两种意义,一种指以人为主体的行为,另一种指客观存在,论证了万物皆有良知,即万物皆有存在的观点。

讲座的最后,进入提问环节,政社类专业的安桂林同学表示他对于王阳明为什么会学圣贤感到疑惑,对此,邓国元博士回答:“在传统儒家的那个时代,读书是为了培养理想原则,王阳明也是如此。就像我们,不仅是为了读书,更是为了培养某种能力,培养人格。”

在此次讲座中,邓国元博士以阳明学说中的三题来向我们简略介绍阳明学对我们大学生的深刻影响。阳明学派提倡“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等学说都对我们人格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

撰稿:杨小兰

摄影:吴学燕

审核:叶明  孙千惠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