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坚守“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培养志存高远的创新人才


    202161014:30贵州大学阳明学院于贵州大学西区贤正楼报告厅举行了第109期阳明大讲堂活动,由张寒松院长主持会场,特邀主讲人为任钢建教授,现任贵州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300余名学子到场学习。

    本次讲坛内容主要分为:大学之道、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坚守“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培养志存高远的创新人才三个部分。


    首先,任教授在谈论大学之道这一内容时,分别列举西方大学之道与中国大学之道,得出结论:古今中外的大学之道,表述各有特色和差异,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有两个基本共识,即大学以育人为根本大学具有文化、思想、学术的积淀与传承,与新文化、新思想、新学术的创造这两个方面的功能。

    在谈论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部分时,任教授着重区分强调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指出专才教育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专才教育的发展是人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后,话锋一转,以哈佛大学的成功通识教育论证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非零和博弈这一观点,随后道出中国大部分高校仍将通识教育作为载体并将通识教育在我国内部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剖析。

    在第三部分的论述中,任教授以陈志武与钱学森的话语引出:“为何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提问。并以“通识教育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作为回答,从而强调通识教育对于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以此展开,阐述通识教育的双重含义和构建中国通识教育的两大要素。从而将加速构建中国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志存高远的创新人才的蓝图展示于众。

    在提问环节中,任教授强调,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教育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社会与国家高度重视。

    任教授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珍惜宝贵学习时光,做到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厚积薄发,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把个人的追求和国家发展、民族的兴旺紧密结合,勇于探索、追求卓越,争做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杰出人才、新时代的大师!



撰稿:廖清杨

摄影:李昌平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