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文化展馆寻访:感受文化魅力 促进民心相通 ——“同心圆”社会实践队在乌鲁木齐开展实践活动
为促进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交流,贵州大学“同心圆”社会实践队在乌鲁木齐市开展了“心灵涵养,展望未来”——文化边疆浸润项目,通过参观当地历史和民族文化展览,感受文化魅力,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面对丰富多彩的新疆美食文化说到“不辞长作新疆人”。7月27日,“同心圆”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实践队参观了产业园内设的馕文化博物馆,馆内展览了各式各样的馕的样品,并通过泥塑展示其制作场景,用蜡像还原新疆人民与馕的生活日常。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讲解了新疆当地的饮食文化,详细介绍了“馕”——这一特色标志性美食,在新疆人民日常饮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馕是新疆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通过小小的馕可窥见新疆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和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
通过对馕文化的深入学习,队员们了解到馕文化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新疆特色民族文化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的一个过程,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据介绍,随着边疆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馕产业也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日产量最多可达一吨,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对拉动新疆经济增长和促进文化交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馕文化博物馆里,队员们参观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制作的精美馕展品,实践队队员廖紫萱深有感悟,“馕是新疆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代表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现在党中央的好政策为新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让馕能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7月29日,实践队员们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了解新疆古代历史与新疆各民族的历史与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有四个展厅,分别展示了新疆的历史文物、服饰文化、革命文物和古代干尸。实践队首先参观了“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厅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历史文物700多件,整个陈列按朝代分为多个部分,展出新疆出土文物并结合沙盘、照片、图表、模型、人物复原像、摹绘、拓片、历史文献、互动装置、多媒体触摸屏、声、光、电现代手段等形式,系统展示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新疆地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发展阶段的历史概况。队员们随后参观了“西域服饰的记忆——瀚海珍衣”,历史服装展馆展出150多件文物珍品和几百幅复原图,时间跨度上至3800年前后的小河墓地,下至百年前的清代,按朝代展现了服饰的变迁。接着,队员们参观了“为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馆中陈列了抗战期间的武器,书籍,文献报刊,汉字与维语共同书写的锦旗及慰问信。
7月30日上午,实践队队员来到乌鲁木齐市毛泽民故居进行实践活动。队员们对毛泽民同志旧址进行了参观,展馆共分八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毛泽民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来的生平和为新疆做出的重大贡献,重点介绍了毛泽民在经济方面的建设,前期保障了红军在面对围剿和长征时吃穿用度,后期为建设根据地奠定了重要基础。实践队队员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毛泽民的生平,接着展开实地讲解活动,为参观人员进行历史讲解和导游服务。实践队员对参访人员进行了简短采访,问及参观毛泽民故居的感受时,受访者回答道:“毛泽民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参观毛泽民故居以后,我觉得青少年应该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的报答祖国,不辜负先辈的付出。”通过红色文化的实践学习,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实践活动中切身感悟在红色文化浸润下新疆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疆拥有瑰丽的民族文化,了解新疆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实践队员争做“中华文化宣讲大使”,向人民群众们展现我泱泱大国之古往今来,切实学习体验中华文化的精华。
图文编辑:李 玥 李小雨
审核:叶 明 艾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