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阳明学院第15期阳明大讲坛顺利举行
2021年10月22日下午14:30分,阳明学院团委于贵州大学南校区致知楼102阶梯教室开展了贵州大学第112期阳明大讲坛活动,本次讲坛的主题为“德行与幸福”。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访问学者郭晓林副教授,团委喻立老师主持活动,200余名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郭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几句关于德行与幸福的名言后提出了问题,让同学们带着思考去听接下来的内容。郭教授首先讲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论德性与幸福,其中三个基本概念:幸福、德行、智慧让人印象极其深刻,有两句话“善是万物的终极原因、人的终极追求”和“真正的善是灵魂的善,灵魂善的体现就是德行”让人联想到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提升同学们了对善和德行的认知。郭教授在这里特别提到,善与德行之间也有数不尽的联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德行,他拥有的其他善,不仅不是真正的善,甚至还有可能是恶。所以,一个人拥有德性是非常重要的。
紧接着主讲老师郭晓林讲述了亚里士多德的论德性与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与政治挂钩的:政治生活的目的是德行。“目的是事物的本性”这是亚里士多德见解的特别之处。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德性与幸福之间的联系就是:拥有德性,我们才生活得好,才幸福。
郭教授在讲座中主要围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对于德性和幸福之间的关系的讨论进行讲述,运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阐述,对比了三位哲学家关于德性与幸福的思想理论,并且做了提炼和总结,很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德性,什么是幸福以及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讲座的最后,郭教授紧贴大学生的生活提出了大学生应该追求幸福,并且把追求个人的幸福融入到大学生应该承担的集体和国家的社会责任中去,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拒斥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客观的伦理观,矩尺伦理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拒斥文化虚无主义;这样才能“修身成德”,“成己达人”!真正地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当日下午16:30许,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活动圆满结束。此次讲座深刻地影响了同学们对于幸福的认识,很好地带领着大家从哲学的角度深层地思考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对于幸福,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但是就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的,真正具有德性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的人和幸福的人。
图文:高钰田颖
一审:喻 立
二审:王欢喜
三审:叶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