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以“燕居服”形象留之后世·评《贵州文库》之《阳明先生像册》

  近些年来,国学是一个高频词,社会各个阶层都捧起书本,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各类传播媒介也纷纷推出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国学知识。这其中,王阳明和他的心学,是被反复谈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说起王阳明,我们都在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今年《贵州文库》第二批图书付印之前,笔者又一次对收录其中的《阳明先生像册》一书进行阅看,这是一册很耐看、很好看的线装影印的精品书。目前,已经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们平时说起王阳明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王阳明的立功、立德、立言,深入下去的是心学、是知行合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王阳明本人更关注的是讲学和教化,更关注的是立德立言,至于立功和官员的形象则很少关注。

  这些我们可以从王阳明对他自己的画像中看出端倪。现在我们看到的王阳明的画像,最多的是阳明燕居像。什么是燕居?燕者闲也,燕居即闲居。传世的王阳明画像不少,阳明生前即有,阳明生后直至清代更多。画像有朝服、爵服、戎装、学者服、布衣、野服诸服饰,前三类可归为官服像,后三类可归为燕居像。

  《阳明先生像册》所绘是王阳明先生的燕居讲学像。对这幅画像,王阳明十分喜欢。据明末朱谋垔《画史会要》记载,阳明只许可南康学生蔡世新所作燕居侧坐像。

  因为阳明“骨法棱峭”,画者多正面描绘,颧鼻间最难肖似,而蔡世新画侧像,立得其真,阳明大喜,召入幕府。蔡画因得像主认可,所以在当时流传甚广。王阳明除了喜欢蔡世新画的“立得其真”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阳明先生想以什么样的形象传至后世的问题?

  从徐阶《阳明先生画像记》“燕居像二,朝衣冠像一”之语推断,当时流传的阳明画像以燕居讲学像为主,以后直到清代都如此。《贵州文库》副总纂王尧礼老师认为,这些似乎都可以说明,在时人和后代的心目中,王阳明主要是一个学者;在世人的眼目中,“三不朽”中,立功远不如立德、立言重要;阳明本人之所以认可蔡世新的画,更多的考虑是,他不愿意留下一个官员的形象给世人。

  《阳明先生画像》中的画像为无名氏所绘,题赞作者共有30多位,前13人是阳明弟子、侄子、同乡后辈、江南官员,后21人是宦游贵州的官员与贵州人,既有袁枚、郑珍、莫友芝、莫庭芝等耳熟能详的大家,又有翁同书等官方要员,这些题赞的主题都是,称颂阳明文治武功和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方面的。

  放在大历史的视野中来观照,王阳明给后人留下最深刻的形象就是先生的形象,传道讲学的形象。比如,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清代著名学者王士慎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清末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毛泽东更是十分强调阳明心学,青年时期就认真阅读了包括《传习录》在内的《王阳明全集》,并身体力行的倡导“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

  王阳明“成道于贵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也因此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而成为影响后世的一代圣贤。在这过程中,阳明先生在龙阳书院、文明书院(贵阳书院)等地不拘形式地进行传道讲学活动。阳明心学在贵州的广为传播,成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文人,并形成了贵州第一个地域性学派——黔中王门。

  随后,贵州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文教高峰,后来的正学书院、阳明书院、南阜书院、学古书院都继承了王阳明所开启的传统,对贵州的教育与思想有着深远影响。由此可见,王阳明留给贵州人最深刻的形象,也是《阳明先生像册》中“燕居服”形象,孜孜不倦传道讲学教化。

  先生的形象刻画在书本里,更深深地印刻在了贵州人的心目中。王阳明有恩于贵州,贵州人对他也怀着深厚的崇敬之情。他在世时为其刻书,他逝世后为他建祠,崇奉数百年不替。

  《阳明先生像册》在原有的基础上,以线装影印本形式收录到《贵州文库》这一贵州省重大出版工程之中,亦是对王阳明教化一方、开启贵州教育的纪念和传承。(来源/天眼新闻 )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