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坚持”推进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新浪财经APP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高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以“德”为主的课程思政和以“美”为要的高校美育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是打造开放多元“大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因此,要着力推进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探索,改革创新、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美润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美育人,延伸课程思政中的美育内涵。美育和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两翼,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核心内涵在课程思政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推进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就是要延伸课程思政中的美育内涵,增强课程思政的内容美,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要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坚持以美育德、引德向善,从认识美、体验善、践行德中启迪学生向德向善,培育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爱国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纯美的精神境界。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化审美认知教育、审美情感教育、审美实践教育,从知美、爱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中塑造学生鉴别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以美化人,丰富课程思政中的美育元素。美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具有统一性。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美育资源,将美育的相关素材融会贯通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丰富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内容。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美育素材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音乐作品、优秀的古典文学、优美的诗词歌赋、独特的水墨创作、典雅的园林建筑等,使学生通过对这些美育素材的体认与鉴赏,领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体会艺术与现实融合的魅力,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把当地美育资源有机嵌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如石柱土家啰儿调、酉阳土家摆手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思政功能,增强思政铸魂育人的艺术性与感染力,提高“美育+思政”的育人水平。同时,也要将蕴含美育元素的校园文化、学科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加强美育与课程思政的渗透与融合,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坚持以美培元,拓展课程思政中的美育实践。课程思政与美育的融合,重在搭建实践平台。美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既有美学理论的讲解与诠释,还有形式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推进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就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体验,组织开展系列具有美感的实践教育活动,深化学生对自我人格、情感、操守的塑造。要用好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以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国学诵读、美术创作、手工制作、音乐鉴赏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不断延展特色美育教学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美育与思政教育广泛融合,以艺术形式强化思政教育效果。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联合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学习基地,“寓教于乐”将理性的认知与感性的实践衔接起来,让学生在美育体验中增进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美育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平台,积极探索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邀请德艺双馨的技艺大师、工艺美术大师、音乐大师来校开展讲座、创作活动等,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美学思想、塑造健全人格。

  坚持以美润心,完善课程思政中的美育设置。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构建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体制机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使美育有机嵌入课程思政建设中,促进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合力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专题考核机制,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成果等方面设置教学目标,列出教学清单、制定教学计划,考核美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对学生而言,就是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化和量化,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设教育培训平台,加大对思政课和艺术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尽快接受、适应新的美育思政教学理念并有所创新和发展。此外,还要根据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以打造精品微课、慕课为抓手,积极创设包含美育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网站,打造以美育人、以美润心的大平台和大格局。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1SKGH434成果)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