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探寻圣人遗迹、体悟阳明心学”研学通识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024年11月17日,阳明学院第三届“探寻圣人遗迹、体悟阳明心学”通识教育研学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研学实践由阳明学院党委书记周昌洪担任领队,通识教育教学部教师刘凤霞教授、张劲松副教授、向开明博士担任指导老师,来自阳明学院50个班级的学生代表一起感受了这场阳明文化研习盛宴。
研学第一站,探访玩易窝。玩易窝是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体系的重要场所。因王阳明喜欢在此处研习《易经》,故取名为《玩易窝》。同学们围在狭小的溶洞里,聆听向开明老师的讲解:“这里就是玩易窝,是王阳明潜心专研易经的地方。尽管条件艰苦,也没有挡住王阳明寻求圣贤之道的决心。也是在这里他顿悟了圣人之道的本质——吾性自足。”
研学第二站,研学团队来到中国阳明文化园。同学们列队认真听文化园的导游老师为大家介绍汉服的来源、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及汉服的穿法。
同学们身着汉服走进了王阳明纪念馆。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再现了王阳明少年立志、青年勤学、盛年悟道、中年立功、晚年立言的波澜一生。同学们聚精会神地驻足旁听,感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思想,在心中埋下了心学的种子。“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在王阳明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中,龙场悟道是其人生中的转折点,在这里他参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带着洞察世间的智慧和仁心,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
随后研学团队一路参观了何陋轩、阳明洞、龙冈书院、君子亭和宾阳堂。参观阳明洞时,听取老师为大家讲述的阳明先生洞内生活及思考的情形后,同学们还参加了“寻找锦囊”游戏。游戏两两为组,一人蒙眼,通过互相搀扶寻找躲藏的锦囊,在明暗交替之间体会王阳明“龙场悟道”时的心境变化。“找到了,在这里”、“还有一个也找到了,藏得好隐蔽”的欢呼声让沉寂的阳明洞变得热闹起来。游戏环节给大家的研学之旅增添了不少乐趣,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在老师们向大家解读龙场悟道的现实意义,“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的问题原本就不存在”之后,大家走出洞外。俯仰天地,斯人已逝;时过境迁,风物依旧。阳明洞外,王阳明亲手种植的两棵柏树尚有一棵存活,枝繁叶茂,另外一棵只留了一段树干。它们见证着数百年间阳明思想传播的衰与兴,也见证了无数到此求学问道的人们。
研学团队参观完阳明遗存遗址后到达梧桐树广场,开展了趣味问答和经典诵读活动。趣味问答围绕王阳明生平和心学思想展开,同学积极参与,获得了阳明经典书籍《传习录》和阳明纪念书签等奖品。结束趣味问答,老师们带大家赏析了阳明先生经典教育名篇《教条示龙场诸生》。梧桐树下,古韵悠长,轻柔的风传来同学们朗朗读书声,“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此情此景仿佛再现了五百多年前龙冈书院中诸生研习经典的场景。
在研学的最后环节,同学们身着汉服,手折宣纸花,在亲民台上列队向一代圣贤阳明先生礼献敬意。斗转星移,时空变换,先生已经离世近500年,他的思想却在研学参拜的同学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启迪他们在人生不同境遇里,能从阳明心学中汲取力量,向善求真,在实践中追寻真理,敬德修业。
本次研学是阳明学院通识课程实践研学活动的序章。从本周开始,根据教学大纲设定,有实践学时的课程将陆续开展研学活动。参加本次研学的学生将在本周内在各个班级完成阳明心学研学的文化宣讲,目前各班阳明文化宣讲正在有序进行中。
阳明学院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实施通识教育的学院之一,构建了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持续开展“探寻圣人遗迹、体悟阳明心学”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是第三届,未来学院将开展更多阳明特色文化活动,开发更多特色鲜明的文化研学线路,持续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图文:杨婉蓉
一审:刘凤霞
二审:胡玉群
三审: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