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院师生赴贵阳孔学堂开展《阳明心学导论》 课程研学实践活动
2024年11月30日,阳明学院2024级《阳明心学导论》课程学生在朱小明和刘凤霞老师的带领下,赴贵阳孔学堂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活动包括:沉浸式调研孔学堂文化空间、学习儒家文化和心学精髓、聆听宋明理学专题讲座。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师生们踏入孔学堂,立刻被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所包围。作为贵州的重要文化地标,孔学堂以其庄重的布局和古色古香的建筑,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讲解员杨婕老师引导师生们参观了孔学堂的明伦堂,这里是儒家伦理教育的核心场所。她详细讲解了明伦堂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加深了大家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接着,师生们前往大成殿,孔学堂的标志性建筑,内供奉孔子及其弟子雕像。杨婕老师生动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和教育理念,使参观者仿佛与孔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代的交流。
参观中,同学们学习并实践了中国传统拱手礼,这一礼仪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杨婕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向孔子雕像行礼,表达对先贤及师长的敬意。
随后,大家参观了阳明馆,孔学堂的核心展区,全面展现了王阳明的非凡一生。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王阳明在思想、教育、军事领域的成就,并领悟了他“三不朽”的伟业:以高尚品德立德,平定叛乱立功,以及通过“四句教”、“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理念立言,影响深远。
王阳明的一生,从宦海初涉到龙场悟道,波澜壮阔。杨婕老师通过“初入仕途”、“忤逆宦官”、“初到贵州”、“龙场悟道”等关键节点,生动再现了他的传奇一生,特别强调了他在贵州龙场的悟道经历。阳明馆的每个展区如同时光机,带领观众深入王阳明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光辉思想的永恒魅力。
活动高潮是孔学堂与岳麓书院合办的“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主题为《性与心的救赎:朱子与阳明的异同》。浙江工商大学王绪琴教授主讲,刘凤霞教授主持。
王绪琴教授深入解读了束景南先生的两部著作《朱子大传:“性”的救赎之路》与《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阐明朱子与阳明在人性救赎理论上的差异。朱子在本体论上融合性本论与心本论,而阳明则以心为本体,将宇宙论、本体论与主体论统一。朱子致力于心与性的贯通,阳明则专注于心的自我观照,不强调心性之分。
王绪琴教授指出,朱子的理论侧重于人性与天理的一致性,追求人性的“救赎”;阳明则专注于心的觉醒,其良知说简洁直接,促进个体精神的觉醒。两者各有优势,在对比中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人性与人心的救赎。
在互动环节中,朱小明老师与王绪琴教授就王阳明学说的完整性和学术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享了对阳明神化问题的看法,激发了学生们的提问热情。学生们积极就阳明学说、知行合一及朱陆学派差异等议题提问。王绪琴教授细致回答,并鼓励学生们享受阅读经典,结合经典与艺术,增强自我掌控力,展现心学的学习价值。
孔堂星光下,儒韵心香弥漫。学术交流开启新境界,文化传承照亮四方。这次通识课程的实践参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孔学堂文化空间的理解,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使儒家文化和心学在阳明心学课程中焕发新生。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学习和专题讲座,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并在思想和心灵上得到提升。此次活动是阳明学院推进《阳明心学导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将鼓励师生深入学习、传承和传播阳明文化,与兄弟学院共同开启阳明心学与通识教育的新篇章。
文字:陈圣凯
图片:徐茂熙
一审:刘凤霞
二审:胡玉群 任秋菊
三审: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