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筑成长共同体 ——探索“助人自助”新型育人模式

2025313日,在贵州大学南校区大礼堂,由阳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签约仪式”。“青禾计划”朋辈互助共进活动以“双向赋能、共同生长”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学业支持—心理关怀—技能共享”三维互助网络,打造青年成长共同体。

打破单向帮扶:从“给予”到“共生”。与传统帮扶模式相比,“青禾计划”创新提出“资源池+需求链”的双向匹配机制。活动前期,阳明青协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学生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匹配三大行动模块,让成长真实可感

学业敢于攀登,破解知识壁垒

来自阳明学院英语专业的张文杰同学,以自身英语优势出发,分享关于四六级的学习技巧以及时间管理,资源整合以及对于心态调整与长期学习的方法。

来自材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郑君胜学长,为大家分享自身科研经验,以及保研相关流程,揭示保研中的隐性竞争规则,提供信息不对称破解方案。

心灵树洞回声,自我价值实现

来自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的许晴学姐,为大家分享保研到贵州大学研支团的经历和经验分享,解决成长中的“小烦恼”。温暖的话语,沁人心脾,无处不透露着对学弟学妹们的关心与期待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的黄晋驰学长为大家分享大一在南校区的成长经历以及大学四年对于竞赛、学生工作、推免方面的心得。学长倾囊相授,干货满满。

资源倍增转化,自我价值实现

来自公管管理学院政治学的陈学长,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为大家分享三次假期,四次社会实践的成长经历。聚焦社会实践“冷启动”:零资源学生如何打造国家级金奖项目进行经验传授。

朋辈互助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阳明青协代表对本次分享会进行总结:“当奉献不再是单向输出,当成长成为集体共鸣,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对‘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诠释。本次讲座不是终点,而是青春互助的起点。当我们把‘雷锋’具象为一次次笔记共享、一场场深夜倾听、一件件技能传递,雷锋精神便真正融入了青年成长的基因。阳明学院青协将持续推进“朋辈互助+”活动,通过常态化机制让雷锋精神在校园扎根生长。


图: 史海睿 鲍微冉     文: 毛雨薇

一审:史萌

二审:叶明

三审:周昌洪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