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研学实践活动】 阳明学院留学生赴贵阳孔学堂 沉浸式领略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2025年3月22日,修读《阳明心学导论》课程的留学生及来自植物生产、英语等专业的部分中国学生,赴贵阳孔学堂开展研学实践及跨文化交流活动。在通识教育教学部刘凤霞教授带领下,中外师生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入感受儒家文化与阳明心学的深厚底蕴,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华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上午九时,师生一行踏入孔学堂文化圣地。作为贵州文化地标,这座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儒学精神的建筑群,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迎接八方来客。在大成殿外,讲解员杨玲老师向学生们示范中国传统拱手礼。伴随着"礼者,天地之序也"的讲解,师生们以庄重的行礼仪式表达对先贤的敬仰。每一次俯身抬手,都仿佛穿越千年时空,在文化基因的传承中构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大家来到作为孔学堂的标志性建筑大成殿,在“大成至圣先师”的牌匾下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雕像。师徒五人共坐,跨越时空的限制,延续儒学的千秋万代。老师以"孔子的生命历程"为主线,系统阐释了"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让同学们对于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随后,大家来到孔子展览馆。跟随老师的步伐与讲解,同学们对孔子从早年求仕,到周游列国,再到晚年归鲁的一生有了新的认识。孔子穷其一生所推崇的儒学更是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核。

穿过棂星门与礼仪广场,研学团队进入阳明馆。老师将阳明先生非凡的一生徐徐道来,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在思想、教育、军事等领域的成就,领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真谛。

阳明的一生,从宦海初涉到龙场悟道,杨玲老师重点讲述了先生在贵州龙场的悟道经历,以及“玩易窝”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带领学生深入阳明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思想的独特魅力。

在活动途中,来自尼日尔的留学生石文同学十分认真,他将重要的内容记录到笔记本上,并且很热情地和中国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很好地体现了世界文化传播的意义。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在孔学堂开展的研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儒学文化的理解,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儒学思想和阳明心学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次活动是阳明学院"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在生机盎然的美好春日,学院师生走出校门,开展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既深化了留学生对中国礼仪文化、孔孟儒学思想阳明心学思想的认知,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未来,学院将继续创新教学模式,让更多学子在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做到学以致用



文字:王雅聪

图片:向秋嘉 陈玲玲 赵子越

一审:刘凤霞

二审:段忠贤 任秋菊

三审:周昌洪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邮箱:ymc@gzu.edu.cn
电话:0851-88202014    传真:0851-88202014
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5000607-1